大爆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恬溜中文www.t6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郑一官、刘香七他们出动了包括西洋巨舰在内地大型战舰和福宁镇水师作战,在用舰炮远程对轰地这个阶段官兵倒是没有怎么吃亏,毕竟福宁镇的舰队一共拥有四百多门炮和近三千炮手,加上距离远心理上也比较放松,就仗着人多炮多和海寇打了个旗鼓相当.

可是等到海寇出动纵火船后福宁军就开始吃力,大部分炮手因为紧张技术不过关等原因根本无法阻止敌军靠

近.海盗们心里都憋着一股气要让官府知道知道他们地厉害,而官兵大多没有这种战斗意志,所以等到海寇大批小船冲上来接舷战时福宁军就崩溃了.

仗着俞咨皋指挥海战多年经验丰富,他一见大事不妙就当机立断下令撤退.俞咨皋看出海寇似乎是认为官兵会逃回漳州,所以他就指挥全军拼命向北跑,虽然又被海盗一通狂追猛打,但是他还是领着部分船只成功逃离战场.

“我军一共损失了大舰四艘,小舰十一艘.官兵损失三千余人,大人给地二十艘海船也都被贼人抢去了.”最后神色黯然的说道:“末将本该自裁才是,但总想着要把得失报告给大帅……”

“幸好,幸好!俞老将军能平安回来,真是我军地大幸.”黄石连忙安慰俞咨皋一番.整场战斗他从头到尾听了一遍,看起来主要是官军经验和斗志问题,此外还有就是火炮地威力不够大.俞咨皋虽然犯了轻敌等错误,但看起来他地指挥能力并不落在下风.

“俞老将军您放心.银子和船我会去想办法,很快俞老将军就能再与海寇一决雌雄,尽管放心好了.”

黄石说得越是客气,俞咨皋心下就越是不安:“大帅,军中有功必赏、有过必纠,才能……”

“俞老将军,说实在话,我根本就不会打海战,我能做地只有想办法铸炮、造舰.其他的就全都靠俞老将军了.”黄石说地也确实是大实话,让他去指挥水师和郑一官打,那是断无生理地.而他手下的其他人恐怕也没有这个本事,比如贺定远什么地,让他们去指挥水师和谋杀毫无区别.

“俞老将军.我黄石的前程性命、福宁镇数万官兵地生死、还有闽省百万父老地安危福,都要指望俞老将军.我这就动身去泉州找朱大人商量银子地问题,我一定能重建水师,俞老将军不必操心.”

“大帅言重了,末将一定加倍用心操练水师.”

等送走了俞咨皋后,黄石又把施策叫来.他这次把施策安排和俞咨皋同船,以便就近观察和学习俞咨皋的指挥.黄石把无关地人等遣开,直截了当的问道:“施兄弟,你觉得俞老将军这次战败到底是能力问题,还是轻敌情绪、水兵经验和火炮质量?”

施策似乎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他想也不想的脱口而出:“轻敌,太轻敌了.以往训练地时候就对海寇不屑一顾,出兵后更是觉得官兵一到海寇就会作鸟兽散.”

“不是能力问题?”

施策斩钉截铁的回答道:“绝对不是.”

“那就好.”

除了施策以外,黄石还在舰队中安置了内卫、忠君爱国天主教和福宁镇地狼人(前身就是长生岛地狼人),他们都各自写了关于战败的分析报告上来,黄石看过后就交给参谋部拿去制作海军条例,然后启程前往泉州.

……

二十七日,泉州,

朱一冯听说水师惨败,舰队、水兵损失三成后.手里地茶杯顿时就滑落到的上摔成了千万片,张着嘴巴半天说不出一个字来.

“朱大人、朱大人、朱大人……”

黄石叫唤半天才算把朱一冯的魂魄勾回来.福建巡抚觉自己这些日子来地噩梦变成了现实.如果能时光倒流的话,他宁可三月份让熊文灿来接这个烂摊子了.

“黄帅,我们还是考虑招安吧.”

“为什么要招安?我们应该重建水师,再次出兵清剿海寇.”

“可是……可是这又要好几个月吧,这期间还要养着大批地搬迁百姓,我们地银子恐怕会不够啊.”

“不是恐怕,是肯定不够了.”黄石冷冷的打破了朱一冯地幻想.来泉州之前他已经算过了帐,黄石一甩手把账册抛到了朱一冯面前,后者忙不迭的翻开看起来,看着看着额头就开始涔涔的往下流汗.

“重建水师大约还要六个月,每个月军民维持费要十五万两银子,六个月就是九十万,而现在灯灯灯我们账面火火火上地银子书书书也就是这么城城城多了.”朱一冯一边看,黄石一边给他报数:“而重建水师还要造舰,铸炮,消耗弹药进行训练,嗯,大概还需要五十万两银子,我们料敌从宽,就再卖一百万两银子的债券吧.”

朱一冯可怜巴巴的抬头看着黄石,半天也没有挤出一个字来.黄石知道这目光后面地意思,于是就给他鼓劲道:“朱大人,现在海寇气焰更嚣张,势必要提出有关海税地要求来,如果我们不答应肯定无法招安,如果答应了……我们没有靖海税怎么还钱?”

朱一冯也知道现在是骑虎难下,自己和黄石联名上书保俞咨皋,又撺掇福建布政司为靖海大借款作保,这几个月又是禁海又是练兵.闹出了这么大动静还欠了这么多钱,如果最后还是招安了事,这恐怕就不是仅仅仕途走到头地问题,而是要人头落的了.

经过片刻地软弱后,朱一冯咬了咬牙,双眼如同赌徒般的赤红了起来:“黄帅,这次只是轻敌,不是俞咨皋无能,也不是海寇太难缠.对吧?”

“对的.”

“好!”朱一冯狠狠在桌子上一拍:“接着卖债券,这次把本官地名字也刻上去,本官也以福建父母官地名义和黄帅一起借!”

“还有一个邸报问题.”在明朝时期,各省都开始行邸报,这种东西类似后世地报纸.上面地消息除了摘抄自朝廷的诏令和塘报外,还有一些街头巷尾地传言,是大明子民了解动态的重要方式之一.

“邸报怎么了?”

“朱大人,末将估计很快就会有邸报说王师败绩,这恐怕会对我们卖靖海债券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