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也是个青涩的少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恬溜中文t6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得不说,李世民很自负,他也有自负的资本。

李承乾微微摇了摇头,脸色平静说道:“父皇,西突厥、吐蕃、薛延陀等国家,我们大唐虽然屡屡将他们击败,可过不了多久他们又会卷土重来。”

“贞观十二年西突厥叛乱,我们唐军过去平叛以后,仅仅过了两年时间,他们再度发生叛乱。”

“再譬如,贞观六年高昌叛乱,被平叛以后,贞观十四年再度叛乱。”

“以此可以表明,藩属国终究不是我们大唐自己的子民,臣服只是暂时的,他们只要稍微强大起来,就会重新卷土重来。”

“儿臣大胆推测,这些藩属国,未来还会继续叛乱。”

李承乾的这番分析,有理有据。

而且历史也证明,他并没有说错话。

这些藩属国,特别是吐蕃这个国家,在将来让大唐吃了不少大亏。

“承乾,长进了不少。”

李世民一脸赞赏地说道。

没想到孔颖达、张玄素等严师不再教导承乾以后,他非但没有继续堕落,反而变得开明睿智不少。

这一刻,他觉得李承乾是一名很合格的储君。

如果没有瘸脚的话...

李世民本人是一个爱以史为鉴的人,对史料有比较深的研究。

在贞观四年,第一次打下东突厥的时候,他和长孙无忌以及房玄龄等大臣,就研究过这些国家的治理问题。

要么把东突厥的百姓打散,迁移到大唐各处安置。

然后把大唐百姓迁徙到东突厥居住,这样一来可以彻底把这块地盘巩固起来。

可当时大唐的人口太少,全国上下也才200多万户,人口不足3000万。

东突厥那么大的一块地盘,人少守不住,想派多点百姓过去,也无能为力。

因此这种方法被他和朝臣都否决了。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采取第二种办法。

在打下的地盘设置都护,具体的治理还是该国百姓,只是把该国的首领召去长安为官。

说不好听就是当人质。

这种方法有利有弊。

对当前的大唐来说,利大于弊。

于是就一直被沿用下来。

李承乾接着说道:“父皇,儿臣知道你不相信我的能力,儿臣自己也有自知之明。”

“这次征讨高句丽,儿臣代父统军,是为了给大唐的将士打气。”

“具体的指挥作战,儿臣可以请一员大将代为指挥,儿臣也可在他身上学到统军经验。”